2025年5月15-17日    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
距离大会开幕还有:
第三届中国国际储能产业博览会

全国储能装机突破1.1亿千瓦 新型储能贡献率超51%!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的必要性与前景展望

发表时间:2024-12-30 14:04
图片

新型储能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期

自2021年国家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中国能源转型步伐加快。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迅猛发展为储能技术带来了巨大需求。
据浙江大学兼职教授、国家能源局科技司原副司长刘亚芳教授介绍,2024年1至10月,中国风光发电新增装机规模已达2.28亿千瓦,彰显了新能源的强劲增长势头。然而,随着风光发电装机量的不断攀升,如何平衡电力生产与消费,尤其是解决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与不可调度性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挑战。

刘亚芳指出,随着“双碳”战略的深入推进,新型储能技术已成为推动风光发电高效接入电网、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和稳定性的关键。储能系统不仅能平衡供需,还能优化电力系统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的转型升级。

刘亚芳教授进一步强调,随着风光发电装机规模的快速扩张,传统储能技术已难以满足长时储能需求,因此,复合型与耦合型储能技术正在积极探索和应用。例如,氢氨醇储能与煤电灵活性改造等技术,正逐步成为解决大规模储能需求的重要补充。刘亚芳表示,这些复合型储能系统不仅能够扬长避短,提升电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还将在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图片

政策支持助力新型储能产业腾飞

自2021年发改委发布1051号文以来,新型储能产业迎来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各级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推动新型储能技术的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国家发改委将新型储能纳入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和转型产业指导目录,支持新型储能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工信部则制定了推动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
截至2024年9月底,全国储能装机规模已突破1.1亿千瓦,其中新型储能的贡献率超过51%。这一成绩标志着新型储能技术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取得了显著突破,产业化进程不断加速。


图片

未来展望: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对于新型储能产业的未来,刘亚芳教授指出,创新是新型储能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发展方式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将为新型储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中国作为全球新能源和储能技术的重要市场,将通过创新驱动,加速储能技术的突破与应用,推动产业升级。

刘亚芳强调,未来的新型储能将不仅仅局限于单一技术,而是逐步向复合型、智能化、系统化方向发展。储能技术与其他新能源技术的深度耦合,将推动新型电力系统的全面升级,形成强大的产业协同效应,为经济结构的优化与升级提供新动力。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潮中,新型储能技术无疑将在中国的“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随着政策支持的不断加码、技术创新的持续推进以及产业协同的不断加强,中国的新型储能产业将在未来几年迎来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正如刘亚芳教授所讲:“新型储能不仅是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催化剂,更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为践行能源安全新战略、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强新型储能产业群整合及布局,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推动清洁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国国际储能产业博览会将于 2025 年 5 月 15-17 日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作为中国储能风向标专业大展,本届展会将以“新质先锋·储动未来”为主题,积极推进储能全产业链技术突破和产业健康发展,通过“以会促展 + 以会营商”的创新模式,搭建务实高效的一站式合作交流平台。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能源向新力

图片

第三届中国国际储能产业博览会

参展咨询:

+86-13808209167

指导单位
主办单位
联系方式
地址:成都市高新区益州大道中段599号航天·城上城 13 幢803-804室
电话:+86-028-6066 7410
传真:+86-028-8694 2018
邮箱:190438065@qq.com


四川省电力行业协会

四川省清洁能源产业联盟

宁夏太阳能能源协会

海南省可再生能源协会

成都电力行业商会

宜宾市智能制造行业协会

遂宁锂产业协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行业协会等

版权所有 © 四川国际储能展 严禁抄袭 ICP备案:蜀ICP备06010855号-13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电力行业委员会
成都振威世展展览有限公司
特别支持单位
承办单位
成都振威世展展览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